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

最後一發!!!!老闆~一斤多少?????

市場競爭問題

    荔枝為多年生常綠果樹,具有產期集中及隔年結果等特性。荔枝產地集中於高雄縣、南投縣、台南縣、台中縣、彰化縣及屏東縣等,栽培面積12,000千公頃,栽培農戶約13,000戶,年產量約90,000公噸,產值15億元,近三年之生產成本平均17.7元/公斤,盛產期為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。荔枝年產量受結果習性影響,甚為不穩定,且產期集中,果實採收後又極不耐貯藏,必須立即上市,因此盛產年常有產銷失衡情形發生。(農委會,民國90年資料)

陳代表經驗談:

產銷班已經發展一段時間,在病蟲害及果園管理上已有較純熟的技術,因此他們目前面臨需要解決之問題為市場行銷的部分。
1.銷售金額利潤不穩:
    我們在採訪時陳大哥說6/7這天一斤賣到35元,但是6/9開始價錢就變成一斤25元了,短短數天價錢變化竟然會差了10元,因此如何使價錢波動較小也是需要克服的課題。
2.產期集中,與南部產區競爭:
    太平區產荔枝的時間為6~7月,南部5~6月,南部產季較早量少因而利潤較高,太平因而只能種植非早熟品種,以與南部品種區隔而能獲得利潤。
3.民眾需求
    民眾的觀念仍然是荔枝吃了會上火,因此減少購買意願,進而使購買量減少,銷售上也就更辛苦。

目前台灣加入了WTO,對荔枝的行銷有何影響?政府提出什麼解決方案呢?

一、 生產調整措施
目標:縮減生產面積約2,000公頃,改善生產環境及推廣優勢品種提升競爭力。
降低生產成本 
(1) 改良品種:開發早生及晚熟荔枝品種,以紓解產期過於集中之滯銷壓力。 
(2) 鼓勵間伐、矮化,推動集團栽培及機械化省工經營。 

(3) 改善果園作業道、聯絡道、及產銷設施。

二、 運銷調整措施
目標:建立品牌形象,提高附加價值,穩定產銷,促進產品流通。
行動計畫: 
1.      產銷預警:建立國內產量與進口量監視預警制度,防範產銷失衡必要時採取緊急處理或緊急防衛措施。
2.      建立優良國產水果品質認證制度,輔導農民團體建立產地品牌,加強辦理宣傳及促銷。 
3.      強化市場資訊體系:依據國內外市場情報,建立市場導向的供貨體系。
4.      輔導農民團體、產銷班共同作業,建立省力大型分級包裝作業線。

5.      發展多元化運銷管道,同時供應批發市場及超市、直接消費戶等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