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

蟲蟲危機之他們也愛吃

荔枝細蛾

學名: Conopomorpha sinensis
分類地位: 鱗翅目(Lepidoptera)細蛾科(Gracilariidae

形態特徵及生活史:

成蟲:體長5.0 × 0.6公釐,口器為虹吸式,頭部灰白色;複眼發達,黑色;觸角絲狀較體長為長;胸部灰黃色;前翅褐色,呈劍狀,有黃白色波狀斑紋,靜止時斑紋呈""字紋,後翅尖細狹長,具長緣毛。
:微小約0.4 × 0.2公釐,扁橢圓形,淡黃色,卵殼上具有長條刻紋。
幼蟲:初孵化之幼蟲乳白色,體0.6 × 0.1公釐。末齡幼蟲體8.3 × 1.0公釐,頭部黃褐色,腹部白色,末端尖細呈三角形。
:體6×1公釐,藏於橢圓形薄繭內,口器、觸角和蛹體分開,觸角長9公釐,複眼初期為紅褐色,後期轉為黑褐色。繭白色半透明,橢圓形,大小約12.2 × 6.7公釐。

細蛾卵散生於果實表面、新梢葉腋間及嫩葉葉背等處,卵期約3 ~ 5日。初孵化之幼蟲直接鑽入果實種子、蒂部、新梢中髓、嫩葉葉肉組織或葉片主脈危害,至四齡老熟幼蟲於黃昏時自各寄生部位鑽出,垂絲並爬行至適當處所營繭,經1夜時間,即可營成薄繭棲身其中,再經1日,脫皮化蛹,幼蟲期約9 ~ 11日。化蛹部位一般在果樹葉背或
葉面主脈凹處,蛹期在夏季為7日。飛躍,故甚難捕捉;黃昏後,活動較活潑,喜弱光,惟趨光性微弱,故燈光誘集無大功效,成蟲壽命約6 ~ 8日,一生可產約114~ 331粒卵。由卵至成蟲,完成一世代需時約18 ~ 26 日。


荔枝細蛾幼蟲侵蝕果實

荔枝細蛾成蟲(來源:蟲蟲危機http://wck.c9.idv.tw/www/index84.html)

危害情況:

每年於荔枝果實採收後9 ~ 3月間,成蟲產卵於新梢及嫩葉上,幼蟲多蛀食幼梢中髓,或潛食嫩葉主脈或葉肉組織;4 ~ 6月間為荔枝果實生育期,成蟲持續產卵於果實上,幼蟲孵化後,即直接蛀入果實內部危害,在早期果肉未包裹種子前,幼蟲食害種子,至後期果肉包裹種子,幼蟲則侵害蒂部,受害果實提早脫落,造成嚴重落果現象,受害嚴重果園甚少有收成。


  • 調查之果園進行良好枝栽培管理,因此細蛾為害並不嚴重,不影響收成。(所以我們沒看到細蛾出現~~~)



防治方法:

太平區農民多從幼蟲期進行防治,一周~10天施藥一次,多用陶斯寧、納乃得,其中納乃得毒性強一天內即見效,陶斯寧也推薦使用,但施藥次數須較頻繁。



荔枝癭蚋

學名: Litchiomyia chinensi
分類地位:雙翅目(Diptera)癭蚋科(Cecidomyiidae)

形態特徵及生活史:

    雌成蟲體長1.5~2.5 mm,腹部為暗紅色,翅透明,羽化後雌雄2天內可交尾,產卵器長於腹部的1/3,交尾後立即產卵,卵為橢圓形無色透明,長約0.2 mm,孵化前顏色轉深,在1~2天內孵化。幼蟲蛆形,初期淡橘黃色,隨著蟲齡增大,漸轉為淡粉紅色、橘黃色至橙紅色。幼蟲體長在1.3~2.5 mm,前胸腹方有ㄚ字形骨片,幼蟲期約13~18天,末齡幼蟲爬出小蟲癭,掉落地面化蛹,蛹為裸蛹暗紅色,橢圓形,長約1.8~2.0 mm,蛹期約11~26天,完成1世代冬季約1個半月,夏季約1個月。但在太平區約20天即可完成一世代。

危害情況:

    荔枝癭蚋成蟲喜陰涼遮蔽之潮濕地區,將卵產於荔枝嫩葉葉背主脈兩側,成行排列。幼蟲孵化後隨即由葉背鑽入葉肉中為害,並注入化學物質、或機械性刺激等誘使植物產生蟲癭。初期在粉紅色嫩梢上出現白色水浸狀點,隨著蟲體發育,在受害的葉肉組織局部開始增生肥大,葉片正、反兩面逐漸隆起形成圓形小瘤狀蟲癭。蟲體密度高時,小瘤狀蟲癭愈多,則造成新梢向內捲曲變形。

ü      果園中大多數荔枝樹葉片受癭蚋侵入,但由於農民有較佳之栽培管理,因此整株果樹中只有少數區域受害,對產量影響不大。








由於陳代表對果園的管理較完整,因此癭蚋的危害仍在可控制範圍內,對葉片及果樹不造成產量上之影響。









荔枝的果實仍然飽滿,癭蚋還是別來搶吃的!!!!

防治方法

    防治銹蜱、細蛾等藥可接可同時防治,於每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施用殺蟲劑,可達最大之效果,另外在荔枝平常之抽梢嫩葉期間,若發現有被為害之情形,亦可在樹冠葉部噴用殺蟲劑,約隔2周再噴1次,即可毒殺產卵之成蟲、卵及蟲癭內之幼蟲。


其餘蟲害危害情形是容易控制的,因此不做太多討論~
腫葉病,由荔枝銹蜱引起。
病徵:被害葉上之銹蜱有多至 50~100隻以上。3~5月被害最為嚴重。被害幼葉初綠色加深並有針頭狀凸出,繼之被害部擴大加厚,葉背產生白色茸毛,葉表腫脹突出,光滑如癭瘤狀,彎曲、葉背之茸毛由白色變成褐色。



參考文獻:
陳文雄、張煥英。2006。荔枝害蟲生態與防治。豐年。15(56):59-62。
黃振聲。2005。荔枝細蛾。植物保護圖鑑。P.9-14。
陳仁桂代表之採訪。
葉士財、廖君達、郭建志、鄭景峰、柯文華。2012。中部地區荔枝癭蚋族群分布變遷。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彙報。114:11-34。
王堂凱、洪士程。2009。荔枝癭蚋簡介、監測及防治方法。豐年。18(59):32-34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