荔枝園的雜草管理
臺灣中、南部春末夏初常為雨量不均的乾旱期,荔枝園多以灌溉方式補充水分,這種方式很容易讓雜草生長(吸收土表水分、發芽),而荔枝採果後需要整枝修剪,所增加的日照及通風,會讓雜草更快的生長。
目前全臺荔枝園的雜草有48 科140
種以上,栽種多年的荔枝園由於荔枝樹生長茂密及覆蓋落葉面積大,雜草種類大致都少於10種,且多為耐蔭性植物。
雜草的弊與利?—雜草對荔枝樹的影響
弊:
1.競爭土壤水分及養分:一般雜草於生長旺盛時期,常導致作物對水分及養分利用率降低,使得荔枝生產成本提高,此競爭現象於春季萌芽或果樹幼齡期最顯著,且以乾旱地區或旱季較嚴重。
2. 植物毒質之傷害:某些雜草可分泌對作物有害之毒物質,此種現象稱之為植物相剋作用,如紫花藿香薊及野莧等雜草的二次代謝物,具有影響作物萌芽及胚軸生長成份。然而樹冠茂密的荔枝園,常因落葉覆蓋地表,而少有雜草的生長,此現象也可能為相剋作用的一種。
3. 病蟲之寄主:許多雜草為某些病原菌或昆蟲之寄主,因此可促進病蟲害散佈。
4. 形成蛇鼠及其他有害動物之藏匿場所,除危險外,有害動物也會造成作物根部的傷害。
5. 造成其他管理作業之干擾:荔枝園內的雜草會對作物生長、產量及品質造成影響以外,也會造成園區施肥、修剪和採收等操作的不便,甚至影響園區的美觀,而阻礙觀光果園之發展。
利:
1. 改善土壤理化性質:雜草根系分布於土壤中,可疏鬆表土,改善土壤結構,故以植物帶狀覆蓋或敷蓋之管理方式,可促進果樹根系的發育。
2. 增加土壤抗蝕能力:臺灣地處熱帶及亞熱帶地區,夏季雨量大且急驟,易造成荔枝園區之逕流,栽種百喜草等覆蓋植物可緩衝此現象,增強土壤抗蝕能力。3. 增加土壤有機質:雜草每年有半數以上之根系老化及腐爛,可分解為有機質。
4. 調節土壤溫度、濕度:草本植物可緩衝土壤之日夜溫差,降低季節性之暑害或寒害問題。
所以並非要把所有能看見的雜草去除,而是控制他們不要長太多!
下面介紹兩種陳大哥果園常見的雜草:
一、大花咸豐草
學名:Bidens
pilosa var. radiata Sch.
科名:Compositae
菊科
英名:Hairy
beggar ticks
形態:莖方形,直立,多分枝,莖節常帶淡紫色。葉對生有柄,羽狀全裂,頂端卵狀銳頭,粗鋸齒緣。頭狀花序,頂生或腋生,呈輻射狀,總苞苞片匙形,繖形小花序5 ~ 6枚,花冠白色,外圍舌狀花白色,中央管狀花黃色。瘦果黑褐色,四稜線形,具粗伏毛。
習性:
生活史:一年生草本
萌芽期:全年(冬季較少)
花期:全年可開花
繁殖方法:種子
種子量:數百粒/株
特性:全年可萌芽生長,群落漸增, 株形高大, 侵佔性強,為目前果園內優勢植物之一。
快被大花咸豐草淹沒了!!!
大花咸豐草植株
二、短角苦瓜
學名:Momordica
charantia L. var. abbreviate Ser.
科名:Cucurbitaceae
葫蘆科
英名:Bitter
cucumbe
俗名:野苦瓜
分布:原產於舊熱帶區;臺灣低海拔地區。
形態:莖長約5
~ 10 公尺,蔓性,具卷鬚,被茸毛。葉片5 ~ 7裂,卵圓形或圓形。花黃色,花徑2 ~ 5公分。果實長卵形,表面被疣狀突起及尖剌,果實成熟時為紅色。種子之假種皮為深紅色。
習性:一年生草本
萌芽期:春至秋季
開花期:4 ~ 11月
繁殖方法:種子
種子量:數10粒/株
特性:屬暖季草,群落漸增加。易攀附於樹幹及莖葉上,干擾園區管理。
陳大哥說,藤蔓類(短角苦瓜)最麻煩,又不能施藥,只能人工摘除。
結果的短角苦瓜(其實長得挺可愛的!)
雜草除去法
1.
人工去除
2.
唯一登記餘荔枝園的除草劑—藥王「嘉磷賽」
陳大哥施用的除草劑為植物保護手冊推薦使用之41%嘉磷賽異丙胺鹽溶液。,此藥劑為非選擇性萌後除草劑,具系統性傳導效果。藥液從葉部吸收,於植物體內經由維管束移行至非施藥部位,均勻噴施於雜草植株。由於9月過後(10~2月)雨季已過,所以雜草少。9月時先施一次藥,把殘留草弄死;3、4月有春雨,雜草又長出,所以四月底再施一次草,剛好可協助六月結果
PS.除草機的使用會使土壤硬化,所以盡量少用
由於嘉磷賽為非選擇性除草劑,使用不當易造成荔枝樹的藥害問題,可能的原因有用藥不當、任意提高藥劑劑量、誤噴及藥液飄散影響等。一般而言,成株較幼株對藥劑的忍受性強;葉片蠟質較厚者,對藥劑的敏感性較低;植株莖部對藥劑的忍受性較葉部、花部及幼果強。嘉磷賽與土壤接觸後極易被土壤團粒緊密結合,逐漸被代謝為氨甲基磷酸,慢慢失去活性,因此荔枝之根部不易經由土壤吸收藥劑而造成傷害。
感謝認真為我們解說的陳大哥!!!
參考資料:
陳仁桂 理事(台中市太平區荔枝龍眼產銷班第六班班長) 採訪實錄
袁秋英、蔣慕琰,2006,荔枝園雜草與管理,宋華聰,植物保護圖鑑系列16—荔枝保護,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